“双减政策”横空出世,在培训行业引起轩然大波,随着政策推进落实,千万机构教师濒临失业,就业市场也将迎来巨大变化。
各大培训机构掀起“裁员潮”,关停大部分业务,一时间教育机构死伤大半。在美国上市的多家教育机构公司股票都出现拦腰斩的情况。
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,千万教师接连收到辞退通知,开始新一轮找工作。
“双减政策”落实,千万教师濒临失业,应届大学生或将面临就业寒冬
千万失业的教培机构老师即将去向何方?很多人给出猜想,他们加入“二次就业大军”,或许会挤压21届毕业生的就业名额,无形之中就让他们面临“就业寒冬”。
考公便成为“热门赛道”,他们就是应届生考公路上最大的威胁。
要说最会考试的人,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绝对有一席之地,培训机构老师虽然看起来和学校老师工作内容差不多,其实细微之处的差别还是巨大的。
学生来培训机构培训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成绩,所以培训机构老师上课的专注点和学校不同,不是把课本上所有知识点都讲一遍,而是专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。
鉴于他们工作的特性,培训机构的老师也被称为最会考试的一批人,不少网友都表示过,幸亏自己培训机构的讲师没有和自己一起准备考试,否则自己绝对不能上岸。
现在,这些最有竞争力的人濒临失业,多年的工作经验也只有如何通过考试,一时间考公就成了最热门的选择,超高的学习和应试能力,成了他们考公路上最大的助力。只可怜应届生,马上面临就业寒冬了。
其实除了考公、考编之外,应届生在其他领域也可能面临挑战,毕竟他们毫无工作经验,而那些二次就业的教培人员已经是“职场老手”。
国家骤然落下的重锤不仅狠狠砸了教培机构一个措手不及,就连应届毕业生也被波及,纵然如此,不少人依然对这项教育改革大为称赞,毕竟想要破除行业顽疾,就要赶早不赶晚。
教培行业发展逐渐走向畸形,引得众人不满,即使波及旁人的“阵痛”,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,所以,教培机构必然要成为改革的重点对象。
也有人好奇,各类培训机构这么多,教培机构为何成为“众矢之的”?这可能得从源头说起。
◆被资本化“污染”的教培机构,早已失去了原本意义。
据统计,我国培训教育行业规模接近五千亿人民币,新东方、高途等国内多家教育机构赴美上市,在去年疫情的影响下,在线教育蓬勃发展,新东方等教育机构的股价也连创新高。
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,一直是严禁资本化炒作的,可近几年,网络上 教育机构的广告铺天盖地,先用资本占领市场,之后掌握议价权哄抬起价是资本用惯的手法,面对这种情况,国家不会放任不管,所以才有了现在的“双减”政策。
◆“鸡娃”的生活,也让父母苦不堪言。
在妈妈们中间流行的“鸡娃”群,说白了就是孩子参加培训机构的攀比群,你家孩子报了3个培训班,那我家孩子就得报4个,群里三年级学生开始学奥数,那我家孩子二年级就要挤进奥数班。
这种拼娃式的生活,孩子苦不堪言,家长同样有难言之隐,“别人家孩子有的,我家孩子也不能落下,苦谁也不能苦孩子。”
家住海淀区的李爸爸就是鸡娃中的一员,提起“鸡娃”他也是一脸无奈,孩子半年的补课费就六万,报名了他经济压力大,可不报名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左右为难。
本应该天真玩乐的年纪,却被迫学习,从早晨七点,到晚上九点,一整天的时间都被父母安排满满的,不是学钢琴,就是学编程,还要跨年级学习学科知识,每天晚上累到倒头就睡。
“鸡娃”的教育方式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,也阻碍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,而教培机构就是幕后推手,由此可见,整顿教培机构势在必行。
写在最后:
“双减政策”已经落实一阶段,各大教育机构也遭受重创,我们期待改革焕发出的新生机,让教培行业焕然一醒,也让学生减负得到真正落实,其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。